聚奎居也就此漸沒落了
年初就一直很想探探聚奎居的樣貌
中間還經歷被五專同學捷足先登拍婚紗
看得我搥心肝呀
總算這個周末
放棄了大甲行(當然還是會找時間去呀)
一了我的心願了
聚奎居位於烏日區學田路405巷36號
是著名詩人陳若時故居
興建於明治時代大正九年(西元1920年)
為一座仿巴洛克的豪宅
建築設計上採用了中西合併
中國的三合院形式融合華麗的巴洛克建築
除了中國東方的紅磚與拱門外
還採用了巴洛克式的氣派圓形廊柱
我想的確是在台灣少見的建築樣貌
讓愛看古蹟成癡的我不禁沉醉其中
聚奎居的山牆頭有堂號「穎川」
在堂號底下可看到”聚奎居”三個字
位於前庭有一座很特別的如意水池
可想見當年之繁華
奈何那很特別的如意水池現在卻...
被沒公德心的人當成垃圾桶
聚奎居的主人陳若時承祖先遺蔭
田園數百甲,園丁女婢數百人,於日據時代富甲一方
相傳聚奎居最多曾住到42口人
富裕到擁有台灣僅見從國外買回來的重型機車、轎車
國民政府來臺後,大力相繼推行三七五減租~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政策,田園數百甲悉為佃農放領
家產減少
主人突然間因故過世
中式紅磚與西式廊柱的結合真的是太美了
好啦~~正經的交代完了
來聊聊不正經的好了@@
那天拍照我一整個就是想要朔造出"我是女鬼"的fu
還特意一身黑的去XD
瞧瞧這
一整個荒廢到令人發毛
還好我未卜先知
帶了羅盤護體(膽小鬼一枚)
不過在窗戶旁拍照時還是被鏡子的倒影給嚇到啦~~~(ㄘㄨㄚˋ死我了)
這狹窄的走廊是整棟房最讓我猜不透的地方
很少看到有錢人家的走廊這麼窄呀
其實聚奎居跟林家花園那些大戶比起來
那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
看看這房間
也是一眼就望遍
雖是上下兩樓
也很難想像可容納四十多人
但我確定陳先生在當時肯定很富有
重機我是沒看到
可我看到了馬桶
日據時代就用馬桶耶
這真是有錢人家才有的是吧
如果有時光機
我真的好想任意回到某些朝代去看看古人喔(陶醉貌)
想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
他們的思想
他們的一切一切
唉~以後有機會的話朝歷史系發展好了
扯遠了
聚奎居外還有個小玫瑰園喔
在那裏大概待了快兩個小時吧
我和屠大爺連一個人影都沒見到
害我們倆越拍越毛骨悚然(畢竟屠大爺沒羅盤護體嘛)
然後那天剛好颱風過境
風大個跟啥依樣
裡頭的窗戶被吹得嘎嘎的響
偶而還傳了"碰"的門板打擊聲
整個就像是識膽大會呀
而且我裝"倩女幽魂"裝的太盡責(這是一種美化的說法~畢竟我一點都不想提到那個字)
回家整理照片也會覺得陰森森。。。(一定是黑白照的關係啦)
像這一張
我就覺得我很像纏上屠大爺的女鬼~哈
趕快擺上後來到豐樂公園的陽光照
消除這陰森森的氣氛
然後其實我們再去聚奎居之前
居然莫名的騎到成功嶺的大門口
所以就跟新兵日記的景點拍一張囉
瞧屠大爺那無奈樣呀
一副不想跟成功嶺扯上邊的樣子
話說昨天和我媽聊到我禮拜六到聚奎居的事
我嗎在聽我敘述完聚奎居的樣子後
問我說。。。
你們是到那棟鬼屋嗎?
她說我爸在當兵那年代(25年前)
大家就說那是鬼屋啦。。。。。。
然後看到我們拍的照片
她就很肯定就是這裡沒錯。。。
呸呸呸
亂說話
雖然他很陰森森
可是他真的是拍照的好地方
也是歷史的寶貴資產耶
怕歸怕
可是我還是挺喜歡那裏的(矛盾的女人)
- May 31 Tue 2011 14:00
歷史的遺跡~聚奎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